不同以往,今年一号文件深度聚焦“三农”,值此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期,一次规划两年工作任务,提出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一号文件对于文旅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央一号文件所释放的文旅信号,奇创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集中研讨,举办【一号文件·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本次沙龙邀请到了上海崇明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培泉,上海商学院副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孙雪飞,驴妈妈集团助理总裁、奇创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机构总经理邢小丽,奇创智慧旅游集团助理总裁、景域文旅产业研究院院长林章林。
郑培泉
孙雪飞
邢小丽
林章林
本次沙龙研讨结果我们将分数次讲述,敬请大家持续关注!此篇为开篇概述,为大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要点及文旅风向。
1
四大硬任务
文件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有: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等。主要涉及“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四大方面。
奇创认为,之所以称为“硬任务”,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需求的刚性,农民致富、农村风貌的改善、粮食安全都是刚性需求,必须满足;二是从时间来看,这是一场硬仗,两年时间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三是对人力和资金成本的需求大,不是出台几个政策、空喊几声口号就实现的,一定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人才支持才能完成的一项“硬核任务”。
2
八大重点工作
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文件提出“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补齐农业短板、拓宽增收渠道、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优先发展”8大重点工作,每条都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
奇创通过梳理发现,在全文11000字中,24次提到“脱贫”,“技术”“生态”在文件中各出现10次,三个关键词分别对应“农民、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紧扣三农问题展开。下面就三大关键词分别解读:
1
脱贫
文件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包括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文件还提出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一系列农业内部的制度,以及在资源要素配置的方式上文件也提出要从城市向农村倾斜,可以说“脱贫”是文件的重中之重。
2
技术
文件提到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等内容,还要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只有掌握了新型农业技术,农业才能提质增效,农民才能创收致富。
3
生态
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乡村环境治理工程是一号文件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绿色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3
十大具体目标
依据8大重点工作,文件在“稳定粮食产量、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和奶业振兴行动、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10个方面制定了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精确目标。
4
风向预判丨整体解读把握五大风向
一、科技赋能农业或成风口
近年来,国家在智慧农业或智慧农业农业化上给予了诸多的政策及扶持,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重点则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自主创新。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将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国智慧农业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整体上还属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探索期,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相信有此次文件的加持,乡村智慧农业发展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二、数字乡村将成重头戏
今年的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数字化改造潜力巨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可以为农业强身健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数字鸿沟最为突出,必须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这也为各类农村电商平台和企业提供了机会。
三、新型经营主体呼之欲出
此次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个新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是一种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未来,这一组织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村庄环境建设更受重视
文件提出大力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范县实施力度,同时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等。其实早在2018年发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就已将“生态宜居”列为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今年再次提出,且明确在资金、土地、人力等方面将向农村更加倾斜,这表明乡村环境建设意义重大。
五、创新农用地开发模式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就是土地问题,今年是土改元年,应积极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