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哪一样植物像竹子一样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竹——虚心、有节、坚韧而挺拔,它的自然属性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们的追捧。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而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经典名句。竹子是房屋建造和其他结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已将竹子用于房屋建筑;而在世界各地,竹也被广泛作为一种质地独特、富有自然感的特色建材而加以应用。
竹子被称为“植物钢铁”,它强度高、韧性强,通过合理的连接形式与科学的组合,竹构设计可以完成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空间效果。用竹子建造穹顶可以承受10吨的负荷。许多几百年的房子墙中也都是竹子做的骨架。古语说“万年水中松,千年梁下竹”,正是描绘竹子广泛地被应用在建筑领域这个事情。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许多低收入家庭也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构架。与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们所使用的塑料、木材和石头等材料建造的房屋相比,廉价的竹建筑是经济实惠而不失安全性的选择。1991年哥斯达黎加发生大地震,2000幢建筑在7.7级的地震中被夷为平地。而在一片钢筋混凝土废墟中,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修建的700座低价竹屋却毫发无伤。台湾9•21大地震之后,乡土建筑师谢英俊集合当地族人推广协力造屋,重建家园,使用的主要建材也是生长在当地的竹子。 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后,四川茂县太平杨柳村56户村民住进新居。这些充分利用当地竹子与石材资源的设计,造价仅在每平方米400元左右。简单的工艺、易于寻找的材料让自力自助造屋成为可能。在现代建筑被资本和技术高度垄断之时,竹子这样的草根建材,却给那些无力承受高昂建房价格的人们一丝新的希望。
柔韧与环保
竹,自然环保,生长迅速,是典型的可再生建材。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吸收二氧化碳量是普通树木的 4倍,产生的氧气多30%,从砍伐到加工生产出成品又可比木材的碳排量低30%,竹更符合未来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曾有这样一个实践,他把活的竹子在现场拉弯然后铺上棚子加以使用,做成临时性建筑。而房子使用之后拆掉棚子,竹子们又回复原状,继续生长。爱知世博会日本国家馆的构架也是竹子编成的竹笼,长90米、宽70米、高19米。在世博会结束之后,这些“竹笼”被制成小学生教科书用纸。而且作为一种可降解的天然材料,竹子对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垃圾污染作用突出。
静谧与禅意
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它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们的雅致情趣,这也深深地阿 影响了东方文化中的禅学精神。禅本是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是人性中极高的智慧,是对心灵的超度,并引其进入自由超脱的境界。
长城脚下的竹屋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长城下的“竹屋”曾一度引起轰动,这个设计被评价为“对西方建筑方法的一个视觉上的征服”。其实竹子在京都的桂离宫和修学院离宫等日本传统的建筑中,一直作为外层的装饰材料使用。而隈研吾则试图将竹子作为一个建筑元素,比如横梁和支柱。“竹屋”不仅仅使我们感觉和自然在一起,也改善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使得在城市中创造出一个特殊的竹林成为可能。”
当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作为建筑师,隈研吾也作了不屑的努力。为了解决竹子耐久性差的问题,他用特殊的钻机切割掉竹子的竹节,在植入钢铁框架和加强钢条后,注入混凝土,保持竹子外观的前提下,提高其坚固性。
扬州施桥园
扬州市有一个施桥园,是水上漂浮着的一座竹院茶馆。这个充满禅意的建筑是HWCD设计团队设计哲学的又一个范例,沿袭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元素,融入自然的环境。漫步施桥园,竹子纵横交错,营造纵向横向视觉效果。高高的竹条围合成户外步行道,在湖面上呈不对称布局。
扬州传统庭院由朝内的凉亭组成,形成一个内部景观空间。竹庭院从中汲取灵感,在方形平面布局基础上分割出小空间,以营造内部景观区域,每个内部景观空间皆可饱览湖面全景。
从外观上看,竹院是一个有虚实变化的立方体,夜晚灯火亮起,茶室的竖向线条更加明显。简洁的外形诠释了建筑与自然统一,竹子和砖的天然材料保证了可持续性,外墙开口加强了竹院自然通风,厚实的砖墙冬季保温效果好,减少了对人工取暖和人工制冷系统的依赖性。
青城山第六感
Six Senses 素以别具创意的革新设计与顶级豪华度假村见称,这栋以竹子为主题的青城山第六感(Six Senses Qing Cheng Mountain)坐落于青城山36峰之山麓,翠绿林地及瀑布流水环伺,景色同样堪称一绝,是全球令人梦寐以求之放松身心之地。
四川的青城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本着围绕道教及中式建筑设计原则,同时亦秉承Six Senses 保护环境的标志性特质,青城山第六感的设计与所处地形配合得天衣无缝,尽可能选用来自当地可持续源头的天然建筑材料,在打造奢华体验的同时,亦贯彻承担社会及生态责任。
巴厘岛“绿色学校”
“绿色学校”是John Hardy和他的妻子Cynthia在印尼巴厘岛的丛林和稻田里创建的一家教育机构,旨在通过为本地人和外国人提供非传统的教育,传达一种可持续的无私理念。校舍完全采用当地的竹子建造,框架、装饰、休闲设施、地板、座椅、桌子等都取材于竹,将竹子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绿色学校”的核心设计是连成一条线的三座竹屋,所有其他元素都围绕这三个节点呈螺旋式结构展开。在每个节点上相互交织的竹竿组成巨大的柱子,一直通到建筑物的顶部,然后由一个竹制圆环连在一起,作为天窗。每座竹屋外围是一个螺旋状茅草屋顶,除了可以让光线照亮每一个角落之外,还可以保护室内设计和装饰,提供适当的隐私。来访的艺术家甚至在竹屋的某些柱子上安装了竖琴,把柱子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玩耍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