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五合观点 > 建筑设计 >
联系五合
请留下您的建议或问题
从古村落建筑看乡村绿色建筑设计 2015-03-03 10:52:39
一、村落环境现状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旅游项目都拓展到了偏远山区的村庄,龙脊古村庄也不例外,近两年随着公路修通,古村庄的旅游得到了发展,为了满足游客的吃穿用行,当地村民对自家原有建筑的大面积改造和新建,于是逐渐出现了很多旅馆,饭店等设施。而这种粗狂式的功利建造,容易对古村庄的文化底蕴和古建筑传统风格进行破坏。
出于急切赚钱的驱动,所有新建建筑,都是老百姓在自家地块沿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建设,没有对村庄总体的布局进行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也都是由当地百姓相互帮忙修建起来的,没有设计,功利性极强,几乎一统地建造旅馆,餐厅。在龙脊古村庄邻村的平安壮寨,村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新建,甚至出现了酒吧,网吧,桑拿,连有上百年历史的书院也被改造成酒店,村庄污染尤为严重,流经村庄的小溪,早已成为臭水沟,这些现状让我痛心不已。
龙脊古壮寨刚开发不久,古建筑风韵还没有被改变,想通过调查研究,对龙脊古村庄、传统住宅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让古风长存,让来到龙脊的游客,看到历史,看到文化,而不是单单的度假休闲。
鉴于在龙脊古村庄旅游业发展刚起步的时候,对龙脊古村落的保护和继承与发展显得迫在眉睫。
二、古村落建筑保存现状
龙脊古壮寨有5处建筑已经超过了100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古建筑木楼是清朝年间的建筑,已经达到250年的历史,古老而富有神韵。因为最初没有引起重视和收到保护,所以,房屋外表面的损坏比较严重,古建筑还有人在里面生活,古建筑内火塘常年有火作息,所以古建筑比较干燥,没有造成潮湿和腐烂,主体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结实。大多数建筑,都有50年以上的历史,如果这些建筑都得以保存,那么在多年以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极其壮观的全古风建筑群落,意义价值非凡,所以保护古建筑也显得迫在眉睫。
三、从专业角度审视龙脊古村
1、建筑选址调查与分析
靠山朝南:调查发现,龙脊古村落所有的建筑都有一个统一的朝向,南偏一点点东,这种朝向,不仅有利于室内的采光,在高寒的海拔地区,还有利于采暖。保存木质建筑的干燥。\
                                                     建筑选址
临溪而建:龙脊古村四周都是山,有一条溪流从山顶留下,直接穿过龙脊古村庄中间,有虎踞龙盘之势。溪水清澈而甘甜,夏冷冬暖,村民们世世代代都靠这溪水生活作息,从未枯竭。而龙脊古村建筑的选址,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依山傍水。
2、建筑造型调查与分析
古村建筑的屋面都是双坡屋顶。我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坡屋顶的坡度,和村落所在的山的坡度,有惊人的相同之处。这样在远处看去,建筑和山体融合就是一个平整的的整体,没有任何菱角,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地方。这种坡屋面,在建筑材料不发达的古代,可以达到良好的屋面排水功能,屋面排水瓦片和排水沟自然的融为一体,不用特意去设排水沟,值得现代的建筑去学习。
\
                                                           坡屋顶
立面风格:在立面造型设计中,通过门、窗、廊道或者是晒台,把户外的自然景观映入到室内,有利于通风采光。有的建筑甚至把门厅直接对着屋前敞开,有的果树还伸进敞开的门厅里,在果实成熟的季节里,在室内就可以採摘到室外的水果。这种设计手法,使室内室外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人们居住在室内,仍处于自然环抱之中,形成天人合一的意味。
\
                                                            坡屋顶
建筑装饰:古宅的装饰主要是在木质或者石材上,相对于同时期的国外欧式建筑的繁琐厚重的装饰风格,壮族古建筑体现出来的则是另一种风格,雕刻朴实,素雅,有一种本色之美。但是这些装饰和图案却丰富在“意义”上,一般装饰的图案都丰富的文化意蕴,图案的类型也是形有所寄。最具有代表性和最为珍贵的是村公所门前的风雨桥上刻的“三鱼共首图”,其中一个寓意是廖、候、潘三姓的和谐团结,更深一层的寓意是壮、瑶、侗三族的和谐团结,而其最深层的寓意则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的体现,包含人类宇宙最基本的规律即:天、地、人和谐。
3、 建筑结构调查与分析
古村新建的建筑,除了建筑的细部雕刻,或者开窗随着时代进步,而有所改变以外,内部的梁,柱的结构方式,都和老建筑一样。这从侧面说明,木质住宅建筑结构框架,已经被古人发展到了一种相对完美的程度,把木质的受力,和安全,防火,发挥到极致,能适应几百年的生活,而不是像我们一些现代建筑,才用了二十几年就要推倒重来。
\
                                                   建筑内部结构
在村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建筑先把建筑的框架建好,然后再把厨房和卧室建好,其他的地方都还没有开始建造。调查知道因为资金关系,所以才先把建筑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建好,以后有钱,再在已建成的木框架中加建房间。这实际就是建筑的可持续问题。延伸去想,一栋建筑要住几代人,上百年,家庭成员、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会引发建筑的改建和加建,如果我们在规划和设计中,能充分考虑到百姓这些实际情况,提供房屋今后改建和加建的相关指导说明和图纸。对适应老百姓的生活和建筑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4、建筑给排水调查与分析
龙脊古村落建筑的给排水,是最让世人震惊的地方。尽管现在气候变化,号称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雨时有所闻,让很多城市成了水城。古村落地处高山地区,每逢雨水季节都有大水从山顶冲下,但是古村落从未受到过水灾、泥石流的破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其中的奥秘:
(1)、每栋建筑的屋前屋后都设有排水沟,而且所有排水沟都正对屋檐下方,这样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流进排水沟,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屋前屋后的排水沟里,还有很多天然小石头,这些小石头不仅可以分散屋檐上水流的直接冲击,还可以在水流动时候,减缓水的直接冲刷作用,这样,不仅避免屋檐雨水直接冲击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可以减缓水流速,避免汇水形成强大水流,对土质脆弱的地方形成冲击和破坏。
(2)、调查还发现,古村庄建筑的建筑背面一侧的排水沟的其中一边排水沟的高度都非常高,不是夯实的道路,就是有围墙的菜园,像天然的挡土墙可以抵挡雨水季节水流形成的强大冲击。排水沟的宽度一般为450 mm到800mm,不仅能够良好排水,而且对于突发的大雨,也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调查还发现虽然地处山区,生物总类繁多,却很少有爬行类生物对建筑居民进行袭扰,因为450 mm到800 mm的水沟在这方面对生物也类似于“护城河”,这种考虑多种实际生活需求的“设计附加值”或许值得我们现代建筑人的思索。
\
龙脊古村落山水梯田和建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清澈溪水从山林流下,贯穿整个村庄供村民饮用,然后流下农田灌溉。古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如此和谐美丽,让人钦佩不已。所以从整体规划上对原始村落进行保护,不是仅保护建筑本身,是对村落生态环境,民风文化系统、规模的保护。让古老的建筑文化,人文气息长存。
5、建筑防火调查与分析
龙脊古村庄的火灾隐患很大。古村庄中每家每户都并排建设,所有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排式设计造成木质建筑极大的防火安全隐患。按照现行建筑防火规范,木质建筑最多允许建筑两层,每层防火分区面积不应大于600平米。还有安全距离的要求。
这种规划布局,在通讯不便的时代让邻里联系、彼此照应极为方便。在某些建筑中,可以发现每家每户只通过一扇简单的木门,就可以通向邻居家里。建筑的设计其实也体现出了当地百姓淳朴的民风,人心与人心是那么的亲近与融合!这让我对现代建筑设计引起思考,究竟是我们的设计让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形成冷漠,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引导我们造就了现代这种邻里之间没有任何接触空间的建筑设计?
在现代新农村建筑中如何解决和权衡现代生活建筑防火与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是不是也是我们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村落是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无论是打着保护古建筑的旗号还是节地的幌子,把百姓们都规划到一个新的区域,我认为都是错误的,这样消失的不仅是村落和建筑,还有农村社会的人文气息。这是我们大家在做现代村庄规划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