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五合观点 > 策划 >
联系五合
请留下您的建议或问题
以农为本,农旅融合的农庄旅游发展策略 2015-03-03 10:03:41
自2013年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争先恐后想成为“森女”、流行服饰将“小碎花”打得火热、地产商将田园小区作为噱头等等,无一不表达着人们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向往。吃农家菜、住农家床、干农家活的早期农家乐,已难以满足都市人的休闲需求,国内许多生态农庄已经走向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径。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如何在保证农业产业效益递增的基础上,将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农庄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1.农庄旅游的核心价值
1.1农业产业支撑价值
农业产业支撑价值主要体验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庄旅游全产业链价值,农庄旅游是以农业为本,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休闲业全面结合的旅游方式。全产业链体现到与第一、三产业集成,拓宽到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使各产业链得以延伸,共同发展。二是农庄旅游产业融合价值,农庄旅游主要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是农庄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农业产业为本的相互融合,并不会使旅游产业的功能产生弱化,反而会同过合作达到共赢的效果,产生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跨产业价值,农庄旅游打破了传统的产业严格划分的界限,更智能的将产业进行柔性融合,体现出了跨产业的超额价值。
1.2农业科技创新价值
农庄旅游要求立足于高科技生态农业,将高科技农业生产活动与田园休闲生活方式以及乡村野趣的生活环境等作为卖点进行深度包装和策划,这样从主观层面上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来满足游客的需求,从客观层面上需要农业科技创新来增强农庄的旅游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庄旅游的核心竞动力,离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农庄旅游很难实现转型升级来满足文化素养日益提高的当代游客的需要。
1.3农耕文化传承价值
农庄旅游是以农耕文化为灵魂, 将传统的农耕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使得乡土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旅游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文化的挖掘,农庄旅游也同样不能脱离农耕文化而开展旅游活动,乡土特有的农耕文化是本农庄区别于其他农庄最根本的元素。农庄旅游产品在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对农耕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赋予其旅游功能,才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掌握特有的目标市场群体。这一方面使得乡土文化资源得到深度的开发,另一方面也使得农耕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珍稀文化再一次得到人们的重视,也赋予了农庄旅游更高的文化价值。
1.4农业科普教育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不少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对农村的概念相当的模糊,逐渐演化成五谷不分的地步,“粒粒皆辛苦”也成了都市青少年们课堂上摇头死背的学业任务。农庄旅游在整合农业资源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物、人文等科普教育价值,能够将农业观光、乡村度假和农业科普教育很好的结合,寓教于乐。农庄可以使游客参与农事体验,通过讲解员专业知识的讲解,体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耕耘,达到农业科普教育的目的,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操,在参与乡村本土生活中学习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1.5乡村生态环境价值
生活在钢筋水泥土中的都市人群,期望回归自然、亲近田园的愿望日益增强,对优美的山水田园有着强烈的憧憬和向往。都市人群到农庄旅游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迷人的田野风光和新鲜的空气来舒缓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紧张的情绪,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因此,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农庄的发展在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度等方面都不断的提高要求,这样大大推动了农村的村容改造、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的治理以及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6城乡一体化建设价值
农庄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将农业旅游产品引进市场,通过自身的特色产品吸引着城市的人流、物流以及外来投资者的资金,促进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将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农庄旅游的发展理念
2.1观光农庄
观光农庄是依托农庄内优美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优势,通过规划建设成为具有观光旅游功能乡村生态农庄。农庄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使游客在观赏生态的田园风光的同时,对农庄内的农产品进行收集采摘,来达到增加游客停留时间的目的。观光农庄旅游主要侧重于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作为辅助产品进行包装,本身要求农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农庄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
朱湖农场大泽水乡项目产品:百果园
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于农庄旅游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单纯的观光基础上,他们希望能够更长时间的停留在农庄内体验农业文化、享受乡村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观光农庄不断地将其单一的观光旅游功能进行丰富,通过建设休闲度假设施,达到农庄转型的目的。观光农庄的类型一般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蔬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卉园、观光瓜园等等。
 2.2休闲农庄
休闲农庄是依托休闲农业发展起来的,是休闲农业的一种经营主体、企业形态和具体的经营单位。休闲农庄的经营者大多是由农户、农村集体组织,也有一部分外来投资商或进行投资经营,其经营模式一般有个体经营、“农户+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
\
朱湖农场大泽水乡项目产品:日本农庄
休闲农庄旅游是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为旅游者提供农业休闲、乡村度假等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一种旅游方式。休闲农庄较单纯的观光农庄而言,规模较大,一般在50公顷以上,可开展的旅游活动更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可开发的旅游项目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具体。常见的休闲农庄活动项目包括农事体验、娱乐活动、自然教室、乡村民宿、民俗活动等。2011年,我国农业部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2.3教育农庄
教育农庄是在充分利用农业产业资源和农庄自身环境的基础上,注入特色教育主题,,将农庄改造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第二课堂”,同时具备观光、参与体验和教学活动的场所,对农庄内的教学场地、教案和解说员具有较高的要求。
教育农庄旅游顾名思义旨在轻松的旅游环境中学习知识,特别是针对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五谷不分、六畜难辨的都市青少年,为其提供一个接触大自然,学习课外知识的机会。教育农庄内的各类瓜果、蔬菜、树木、花卉等均有标识牌,有健全的教育解说系统和亲和的教育解说人员,以及蝴蝶如何从昆虫演化、植物如何嫁接、动物是如何饲养等活生生的教材 。游客在教育农庄内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亲近大自然,还能够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体验农村本土生活、学习农耕文化、丰富课外知识、陶冶情操等。
2.4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农庄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旅游者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市民农园的基本经营的基本方式是让市民走进农庄,认养植物动物,或直接认种一片土地,使游客能够真正的体验农民的生活,享受耕种、休闲和田园生活的乐趣。农庄内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用来自己享用或者分享给好友,一般不用来销售。市民农园旅游属于认养旅游,最早在德国出现。中国内地的市民农园旅游起步较晚,兴起于20实际90年代,基本上同观光农业和农家乐同步发展,在很多城市同时出现,北京郊区的“小毛驴市民乐园”为其代表。
2.5乡村市民社区
在市民农园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发展乡村市民社区,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乡村市民社区是专门针对自由职业、不需要朝九晚五上班或者不需要上班的群体,希望到乡村居住,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健康、生态、悠闲、慢节奏的生活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市民社区除了需要配备市民农园外,还需要配套建设一定的公共服务,如绿化工程、商业网点、餐饮服务、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医疗急救服务、网络与通讯服务等。乡村市民社区较市民农园而言,能够更好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更好的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融合,推进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社会和谐融洽,是对农庄旅游未来发展提出更要求的一个新课题。

3.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3.1突出特色,准确定位
农庄旅游的兴起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结果,成功的农庄旅游一般都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针对主要的目标市场来进行农庄主题形象的定位。因此,农庄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仔细的对其核心目标市场进行分析,进行准确的定位,面向目标市场旅游的主要需求或需求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进行开发。只有通过科学的资源调查分析,对农庄旅游资源中的唯一性或特殊性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增强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成功的吸引目标群体前来开展旅游活动,提高农庄的经济效益,实现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围绕主题,设计产品
农庄旅游产品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如何使得农庄旅游产品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求农庄旅游产品在开发中要既要体现当地特色又要围绕主题,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主题的生态农庄。如何突显出农庄自身的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来吸引旅游者是关键的因素,旅游者被吸引后,如何围绕主题进行深化,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再次赢得游客,是农庄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3.3项目创意,强调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旅游需求不断的提高,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者由原来的单纯的游山玩水、休闲娱乐开始发展成为休闲娱乐与文化体验、参与体验相结合,综合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历史必然。农庄旅游参与活动中,旅游消费者由仅满足于蔬果采摘活动,过渡到希望能够参与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更全面的农耕活动当中去,这就要求农庄旅游在项目创意中更注重强调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性,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4整合资源,总体布局
农庄旅游的空间布局是依托农庄内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以及乡土的人文资源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面向目标人群,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过程。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将零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1+1>2”的整体优势,提高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率,因此科学的空间布局问题是旅游区旅游健康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必须以发展为本,立足于可整合、可优化、可持续的战略思想,对农庄旅游功能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安排。
3.5设施配置,满足需求
农庄旅游服务设施,在旅游开发投资中占很大的比重,如若设施配置不当,会对巨额资金造成很大的浪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农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是根据旅游接待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配合旅游线路组织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科学的安排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为农庄满足旅游消费者接待服务提供依据,为农庄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6深挖文化,注重传统
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农庄旅游的灵魂,文化挖掘的深度决定了旅游发展的深度,对原汁原味的乡土民俗进行挖掘包装,能够很好的提高农庄旅游品位,突出农庄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和差异性,以提高农庄的吸引力。